?
在刚落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简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广州选手获得13金、6银、5铜、17优胜奖的成绩。其中原型制作、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等金牌项目涉及的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业中。在备赛、参赛中涌现的青年技能人才,是先进制造的后备军,终将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
机电一体化项目冠军吴延航(左)、张展锐在比赛中
?
?
省赛时三甲不入,后来“曲线救国”、以行业代表队身份出战,最终背水一战拿下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金牌。19岁的吴延航和18岁的张展锐,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绝地反击”。比赛后,原本不爱看书的张展锐说:“自己的人生观发生了变化。”
机电一体化项目,需要二人合作把一条生产线从无到有构建出来。吴延航主攻编程,张展锐负责安装。两人的参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参加省选拔赛的时候只获得第4名,无法代表广东出赛。
省赛落第,唯一的出路就是角逐行业代表队的资格。为了备战行业赛,两人放假不回家,泡在学校模拟各种比赛任务,一套任务完成下来要十几个小时,不止一次熬到凌晨三四点。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两人成功杀出重围,以行业代表身份挺进“国赛”,还锻炼出了“大心脏”。在“国赛”中,两人拼尽全力超常发挥,以0.2分的优势惊喜夺冠。
获奖后,不止一家世界500强抛来“橄榄枝”,他们却觉得相比眼前的机会,自己更需要继续进修。“最初选择这个专业,多少是因为不爱看书只喜欢动手,马拉松式的备赛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光靠动手能力,进去大企业几年可能就后劲不足,还是希望继续念书。”张展锐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上十几个小时的比赛时间,不仅考验选手的技能理念、操作能力等技能素养,也考验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等,可谓全方位历练。参赛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对选手来说,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林武全在比赛中
?
?
19岁的林武全老家在揭阳,父亲做电工,母亲是厨师,他们一直都很期待儿子能上大学。不过林武全却一门心思想学好手艺,主动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入读数控编程专业。
入学后不久,恰逢学校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精英班招新,林武全在老师的建议下报了名。一切从零开始学,几个月后,林武全从数十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加入精英班,这成为了林武全技能道路上的转折点。
在精英班,他疯狂地学习新知识,为比赛打好基础。经过两年的学习,他学会了软件操作、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几何投影等技能。除了常规训练,林武全对日常生活中的汽车、手机支架等用品都非常有兴趣,时常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思考自己如何去进行设计和建模。他买了许多不同的手机支架,拆开研究支架如何实现夹住、松开等功能。
付出终有收获,林武全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世赛选拔)冠军。当林武全父母得知此消息后,非常开心,很支持他继续走下去。“父母想法也有所改变。”林武全表示,他弟弟也跟随自己的脚步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学技能,也加入了CAD机械设计项目精英班,备战世赛。“希望我们兄弟二人都可以在世赛这个平台学到更多技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新时代,无数个“林武全”用自己的CAD软件绘制理想蓝图,证明学好技能可以大展身手,让世界看到自己的“中国制造”。
?
?
2014年初中毕业,许思路成绩不够上高中,听朋友推荐选择了广州市技师学院,学习数控加工。早在2015年,他就被老师选中加入集训。起步早,却一直欠一点“比赛运”。一开始他参加数控铣项目集训,一直没有参加世赛选拔。后来在2017年跟随教练转到了原型制作项目,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选拔赛,只获得第4名。
备赛多年,许思路觉得越练越疲惫,于是选择到企业实习一年。“但我还是不甘心,毕竟年龄符合比赛资格,实力也有,何不再努力一把?教练也想给我一次机会。”于是,他回到学校报读“3+1”预备技师课程,同时再度冲刺世赛。
一段时间没有训练,加上今年遭遇疫情,备战关键时刻却无法回校,在家没有场地和设备根本无法操作,这让许思路一度很焦虑。所幸的是,回校后他凭借实力过关斩将,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跻身“国赛”。
“国赛”赛前15分钟,许思路突然心跳加速,大脑空白。“当时就是紧张、激动。”他回想教练的方法,望远方、深呼吸。比赛开始,他沉稳应战,过程虽有小瑕疵,但无碍最终一举夺魁。
回想6年前,许思路证明了自己最初的想法:“我读技校就是学技能的,不是在这混日子,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现在我的目标理想就是近期要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远期要么教书育人培养更多国手,要么进入企业发挥一技之长。”
本届大赛对优秀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既是荣誉,更是激励。大赛不仅转变了广大民众对技能的观念,更让“有技能、好就业”成为社会共识,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广大青年人向往的目标。
?
陈丽华(左)、刘浩在比赛中
?
?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属于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国赛精选项目,学生老师都可参加,夺得桂冠的两位都是老师,35岁的刘浩、32岁的陈丽华。除了夺冠,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力争明年开设智能化网联汽车专业,启动招生。
“三四年前,广州一家大型车企找到我们,反映新能源汽车的人才存在缺口,提出合作办订单班。当时我就意识到,我们的人才培养没有跟上企业需求。”刘浩说。智能化网联的最终形态,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动驾驶。“广州作为汽车强市,现已拥有多家自动驾驶头部企业,目前人才需求还不多,但三五年后逐渐普及,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次不能再被动,得有前瞻性,要提前建设智能化网联汽车的专业。”
搭建新专业,首先要了解这个专业、摸清行业需求,才能合理设置课程。刘浩发现,参加全国比赛是深度学习的好机会。去年,他和陈丽华搭档参加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拿到第五;今年再度合作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一举夺冠。
对于名次,他反倒着墨不多,兴奋点还是在学科建设:“两次参赛,我对智能化网联汽车的了解更深,搭建学科更有把握了。比如技校学生很怕数学和英语,而自动驾驶所用的软件就是全英文,到底需要掌握到哪个程度,这就要我们先吃透,设计出来的课程才能避免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
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是对接企业生产实际,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打造竞赛场景,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技工院校通过参与技能大赛,促进技工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对接国内甚至是世界先进标准,推动企校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的交流合作。
?
]]>1、总结假期生活
首先,老师们要总结一下自己的假期生活,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遗憾……
做一个有计划、有思考的人,让自己的假期生活有始有终,也能安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调整作息习惯
假期是漫长的,大多数老师其实在假期中生活都是很懒散的,习惯了晚睡晚起。
面对开学,老师们应该清清自己那散漫的心,努力把那些好玩的、好看的抛到一边去。
老师们可以利用闹钟,在开学前四五天,坚持每天按时作息,调整生物钟,这样开学后才会很快适应“工作时间表”。
3、制定学期计划
许多老师常鞭策学生,做事情要有计划,而在教师队伍中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呢?
所以,新学期不妨从制定学期计划开始,老师们可以在反思自己过去工作的基础上,整体规划一下将要承担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认真书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等。
事实上,当你真正制定好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后,你的工作对象、工作思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然,除了工作计划之外,老师们也别忘了制定一份锻炼计划,因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4、提前充电学习备课
针对本学期的授课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开学前几天,建议老师们多看看教材,多在各个教学网站上搜一搜新的教学资源,然后进行总结整理。
也可以多浏览教学视频网站,看看里面的名师是如何给学生上课的,同时,老师们要为上好开学第一课作准备。
5、帮助学生调整
开学前,老师们要把心思应该逐渐转移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完假期没有完成的事情。
充分利用教学网站,下载一些最新的教学资源,开学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逐渐收回学生暑假期间吃吃玩玩的心,让他们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6、关心学生生活
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考虑你的教育对象。许多教师认为已经和孩子们相处了很长时间,对孩子的各种性格特征等了如指掌。然而,孩子们在一个多月的寒假放松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改变。
因此,老师需要花上一些时间,通过电话、家访等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做好积极应对。同时,也应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
7、精心安排一次班会
开学前,老师们要精心为班级计划一次有价值的班会。
这堂班会课上应该有老师的核心价值引领,有学生困惑的解疑,有可能存在问题的处理……为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输入正确地价值观,这是学生们迅速超越自己的行动指南、能量源泉。此外,总结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许多班级之所以一盘散沙,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班魂存在。
总之,假期开学前老师们需要准备的东西很杂,还希望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开学后,顺利投入教学工作。
]]>?
谈话教学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该法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了解这一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这是自我管理学习的重要特征。在教学实践中,谈话教学法常在一学习单元中的特定教学阶段采用,用于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交流学习工作经验等。
四阶段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1)准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示范: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操作的程序,即“怎样做”,他们接着也要这样做。?
3)学生模仿:挑选多个学生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教师观察学生模仿过程,得到反馈信息。?
4)练习总结: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在旁监督、观察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出现的错误。教师还可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复重点和难点。?
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六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阶段划分如下:
1)激励。教师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明目标和学习任务。
2)遭遇困难。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发现学生错误。
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找出或由教师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试验。可通过“思维想像”实现,但最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
5)记忆与掌握。所学内容应被长期保留。
6)运用。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或行动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职业行动中。
角色扮演
?
教师设计一项任务,让学生扮演角色参与教学活动,进入角色情景,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重点目标,让学生不论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专注于活动的进行过程上,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达到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进而培养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乃至适应今后的变更,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模拟仿真教学
?
在职业教育领域,如实习教学中,有些环境复杂安全或设备昂贵等因素不利于学习训练,可采用模拟/仿真训练,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本法也可以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置身于未来从事职业的社会系统之中,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
?
该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为学习任务的载体。项目可以是指以生产具体产品的工作任务,如某种食品、模型汽车、检测任务等;在商业、财会和服务行业,代表整体特性并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商品展示、产品广告、应用小软件等。
引导课文法
?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及引导问题,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其任务是建立起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间的关系,让学生清楚完成任务应该通晓什么知识,应该具备哪些技能等。
张贴板教学法
?
张贴板是可用大头针随意钉上写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
头脑风暴
?
头脑风暴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该法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独特的画图方式,将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这种方式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学生掌握住重点,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
?
案例教学法
?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如今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任务驱动
?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本含义。"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
?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情景教学法
?
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手段创设出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将知识融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理实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目和各种教学过程中,其所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具体说,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知识的连贯性和联系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以问题的阶梯性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自觉轻松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启发要具有实效性,就要做到从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教师的循序渐進的有效引导,启发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正确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法教学,是在1904年由哈佛大学首先提出,历史比较久远。其本质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提出讨论的题目,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对于该题目的激烈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地总结。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这无疑一方面向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在运用该方法的实践过程中,正确引导好学生的讨论。整个实施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准备工作—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扩展小组讨论法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此方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①“独立工作”,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例如:初入职场的人应具备哪些能力?),将答案记录下来;②“两人合作”,比较两人的答案,并找出共同找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③“四人一组”,小组成员比较答案,选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④“八人一组”,在大组中比较答案,并选出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最后将大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
]]>技校是人生的转折阶段:
是你由父母安排一切转向开始独立处置学习和生活中各类问题的阶段,是由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向亲身实践职业技能的阶段,是由学生身份开始向社会人转变的阶段。
技校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这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系统性地接受职业教育,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最后一次集中精力来充实自我,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应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的理想阶段。
在这个关键阶段中,所有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学院三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学校几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学校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个学会:学会自修之道、学会操作技能、学会融汇贯通、学会培养兴趣、学会积极主动、学会掌控时间、学会做人。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一场空",而应当是"技能和自信"。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学会自修之道
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保证学校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若干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应该要保证的是,你要学会思考,并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课前要抓好预习,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记好课堂笔记,记忆下当时学习这些知识时的场景,以后每当你看到这些笔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老师精彩的讲述,以及你对这些知识的深刻理解,课后完成作业要巩固学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创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老师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你几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学会技能操作
如果说技校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核心就是技校里的技能操作课程。在技校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技能操作,其中包括本专业要求的核心技能,也包括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因为这是大家毕业后的谋生手段!
教学多年来,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技能时,得过且过,能懒则懒,会了就不想进一步学习下去,总以为能混得过老师以及考试就行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家长在你身上的学习投资的不负责!
我们认为技校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有四个境界:会,熟,快,精。偷懒的学生只追求会,要想完成学业,熟就够了,要想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要达到快,要想今后毕业能专业对口,领到高薪,就必须要达到精字!
先舍后得,多舍多得,不舍不得!能要达到精字是个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大家应该珍惜学校所能提供的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型毕业生。
学会实际应用
综合实际应用能力才是王道。在技校里,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单靠单一技术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大家应该懂得把学习过的,相关的每一个门课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具体的实践应用综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有志于做专家型毕业生的更是如此。
培养兴趣
开拓视野,立定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和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充满激情,你就有可能在该领域中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为它而废寝忘食。这时候,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学习,而是为了享受而学习了。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技校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
其实,读什么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所强调的那样,技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即使从事的是全新的工作,你也能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知识和经验。
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作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做出最佳的抉择。
学会积极主动
果断负责,创造机遇。从技校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让技校生活对自己有价值,让家长的投资有回报是你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毕业时才开始做人生和职业规划,而一个主动的学生应该从进入技校时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是要有积极的态度,积极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并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人生。我们必须认识到,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这样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对于这种消极的作风,你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在校三年。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只要认真制定、管理、评估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就会离你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学会掌控时间
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除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技校生还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事务。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技工院校生活的:"技工院校和初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考试后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技工院校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并不明白,"时间多了很多"正是技工院校与初中之间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时间。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好方法是,早上确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一下,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建议大家用良好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接受那些你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技工院校三年也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时期。技工院校生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朋友,学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无益的习惯(如网络游戏)里。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对于现实的逃避,是不愿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宝贵的技校学习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学会做人
培养友情,参与群体。很多技校生入校时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生长的环境。进入校园开始集体生活后,如何与同学、朋友相处就成为了技校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技校是大家最后一次可以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培养、训练如何与人相处的机会。在未来,人们在社会里、在工作中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了工作本身。所以,技校生要好好把握机会,培养自己的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于如何在技校期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我的建议是:
第一,以诚待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与人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因此,当你想修正别人时,你应该先修正自己。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应该怎么对人。你想他人理解你,你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第二,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技校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在校时不要早恋也是应该注意的。奉劝女生别信男生花言巧语,他什么本事都没有,他说“喜欢你”,你以后跟着他喝“西北风”吗。男生追你,你就和他说,你要是喜欢我,你就好好学习技能本领,参加大赛拿大奖,工作后三年之内你挣30万到我家提亲去,你看他敢答应吗?他敢答应并且做到,你就和他谈。否则别上当。也奉劝女生别忽悠男生,你哄男生陪着你玩耍,让人家三年什么也没学到,毕业男生没本领,找不到工作。你一脚将人家踹了,又去找其他人了。有些女同学还故意同时和两个男生交往,让人家为她所谓的“吃醋、打架”。这是典型的“美人计”,两个男生为她损伤了友谊。
第三,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等品德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同时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可以为你敲响警钟,警告你千万不要做那样的人和事。
第四,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你与朋友建立深厚感情的途径之一,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例如,体育锻炼既可以发挥你的运动潜能,也可以培养你的团队合作精神。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那么,多读些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改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没有什么比智慧和渊博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了。所以,学会做人,这也是技校中的一门"必修课"。
踏入校门时,你还是一个忙碌的、青涩的、被动的、为分数读书的、被家庭保护着的中学毕业生。就读技工院校校时,你应当学会自修之道、学会操作技能、学会融汇贯通、学会培养兴趣、学会积极主动、学会掌控时间、学会做人。
经过几年,你要从思考中确立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离开学校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技能和自信"。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教师要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除了要不断地加深个人修养、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外,还要学会与学生相处,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获取学生的接纳与信任,不断提高在学生中的威望和信誉。
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共同语言
凡是学生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事物,教师要设法了解,如世界杯、球星、歌星等等,要针对性地了解学生之所喜所悲、所爱所恨。如果教师能够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就算是找到了与学生沟通与深谈的捷径,就算是有了互信的平台,教育也便可顺利实施了。
教师要吸纳鲜活的、时代感强的语言以及学生中的“时髦”语言,以取得与学生的共鸣。教师用他们的“时髦”语言,如“酷毙了”、“帅呆了”、“哇噻”等,就会使学生感到你对他们的认同与亲近,有了信任才能施以最直接的培养教育。
倘若学生感到教师已经落伍、思想僵化、不合时宜,他们就会排斥抵制教师,甚至藐视教师的看法和教育方式。
2.与学生平等、民主、真诚地讨论问题
教师不能自认为高学生一等,便以俯视的角度对待学生,相反,应该以理解尊重为前提,在平等中让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同时真正地重视学生的意见,并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
只有尊重他们的意见,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袒露心声,才会与你开诚布公地交流;只有平等相处、交流,教师才有可能摸清问题的关键与症结,并以平和真诚的态度给学生进行分析,以疏以导。不然的话,学生将会封闭自己的心扉,拒绝与教师的心灵交流,拒绝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以及合理意见。
3.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一旦发现错误,教师便要及时地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样做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威信,还会让学生对教师刮目相看,反而树立了教师在学生中更高的形象。
4.要尊重和坚守学生的隐私或小秘密
学生能够告诉教师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心中的秘密,那是他(他们)对教师的最大信任。教师要珍视这种信任,并以此作为相互之间的默契,成为让学生更深程度信任的基础,教师的教育引导也会由此而更有效。教师要学会与难管理且有影响的学生建立起这种“铁杆”关系,以使班级管理的矛盾迎刃而解,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变顺利实现。
5.真诚地相信学生
交给学生办一些事情,并以极大的热情和信任相信他们能够办好,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而意义重要的事情。学生体会出教师对他(他们)的信任,反过来也就更加信任教师。不过千万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办私事、谋私利,因为这些会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彻底坍塌。
6.不能因少数学生的错误而责怪全体
一定要分析问题发生在哪个层次、哪些学生身上,再作相应的批评。其实批评与表彰是辩证统一的,在批评与责罚犯错误学生的同时,对其他学生就给予了肯定。不然的话大家会受到无错之咎,从心理上背弃于你。另外,忌使用无法实施的语言,否则教师会言而无信。教师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言而无信,就会威信扫地。
7.对待学生的礼貌,教师也必须以礼回之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特别是学生处于“弱者”、“劣势”的地位,教师更应该倍加爱护他们的稚嫩与真诚。所以,教师在学生“施礼”时,一定要给予还礼。这也成为对学生讲礼貌的肯定与赞赏,从而鼓励学生继续这样做下去。若教师高高在上,认为学生理应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良好动机,起到相反的作用。
8.教师与学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教师不能与学生过分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在前面讲过教师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有“度”,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之爱是博爱,是公众之爱,是角色之爱,是为了教育事业付出的赤诚之爱,而不是私爱。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与建立学生对你信任尊敬的关系,而不是过分亲呢与随便,那样会失去了学生对你的敬畏和尊重。教师一定要留着一份教育者的自尊和威严,真正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9.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教师要体现出公平正直、执纪严明的个性。对同一错误行为,教师要采用同一处罚尺度,不能今天严、明天松,或对这些同学严,对那些同学松。特别是对于那些和教师关系较好、走得较近的优等生和有重要背景的学生,更要坚持原则,不能手下留情。
另外如评选先进、选拔干部等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千万要清除态度定式(只注重几个优秀学生,只注重优秀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着意为其他学生创造机会与平台,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被肯定、被称赞与得到成功的感受。要通过表扬鼓励机制,教育引导弱势学生转变,以实现最佳效果。
教师的角色职能是多方位的,除了教育教学外,还要管理评判(法官的职能)。教师要注意在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上都要程序规范、公平公正,因为教师处理的每一件事情都在学生的注视评价中(“人人心里有杆秤”),都是教师在他们心里的威信的再塑造过程。
所以,教师要想树立与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就要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慎重对待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赢得大家的肯定和信任。
一个教师的成长,除了在专业知识上的不断积累外,更需要教育职业性格的独特熏陶和全面塑造。
]]>记者问:
这次全国大赛您站在了一等奖的领奖台,受到各界瞩目。您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平时教学成果和积极备赛的集中体现。那么您在比赛的过程中,遇到的最难对付的问题是什么?
陈松宏:
比赛过程中感受到最困难的地方是作为一名技校生的我,转型成为一名技工教育者虽然有11个年头了,但对技工教育理论的理解方面还不够透彻,特别是工学结合一体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与实际教学的有机结合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只能一边研读一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加上我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只能在孩子睡着的时候,静下心来一遍遍地对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反复研究、仔细斟酌、一改再改,一遍遍地重复说课训练。在广东省选拨赛阶段,整个备赛过程基本都是熬夜完成的。广东省选拨赛第一环节是教学设计前十名者进入最后说课和答辩环节,虽然第一环节的名次是第三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辛苦付出,促使我自己加倍努力地进行说课和答辩训练,更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最后不负众望,有幸代表广东省参加交通类项目的全国决赛。
记者问:
您是怎样备赛的?赢得全国赛一等奖,想必您一定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能分享一下吗?
陈松宏:
备赛过程主要在省选拨赛阶段。首先是理解透彻 “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 的比赛宗旨、规则和评分标准,拜读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制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微教学设计荟萃》《广州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作品集(2017)》以及相关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然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一线教学工作情况,优化选题,编写教学设计案,并与同行多讨论、听取意见,最后录制和教学视频。
个人感觉最疲劳的时候是在省赛说课前,真正练习的时间只有3-4天了,10分钟的说课要表达完整的课题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四个方面,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已经精简到最大程度,但每次的说课训练都还超时,感觉一次比一次差,嗓子也由于过多的练习开始沙哑了,感觉整个人彻底奔溃了。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只能放空自己,给自己放个假。先不用去想比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好休息,第二天才找到了比赛的感觉,心情也没有那么糟糕,慢慢恢复了自信心。
记者问:
您获奖的最大感触是什么?
陈松宏:
最大的感触,一是感恩。这一路的成长,主要感谢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这一强大的教育平台,感谢优秀的团队引领我在技工教育之路不断攀升的同事们。 二是坚持。通过参加这次大赛,我更加坚信“坚持”才能获得更好的进步。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体现本次大赛“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教学理念,使我从系部、学院类别、省选拨赛脱颖而出参加这次全国赛。刚开始,我对教学设计文本、现场说课、答辩等多个环节不抱有信心,但学院有着强大教学团队的指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对我们进行培训,使我更坚信我能成功,一遍遍地对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反复研究、仔细斟酌、一改再改,重复性的说课训练,最终不负众望,获得了一等奖。
记者问:
通过这次大赛,我对技工院校教师有了新的认识,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为什么选择技工院校教师这个行业?
陈松宏:
2007年,当时作为技工院校的一名学生,我在全国赛中获奖,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给予了我当老师的机会。起初,自己对教师的感受是工作稳定,是一份非常神圣的职业,但进入技工院校教师这个行业后,才发现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逼着自己不断努力地去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能把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传授给学生,当看到学生们不断地在成长,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如今,我很喜欢技工院校教师这个行业,可以更多更好地去传授知识和技能。选择就读技工院校可拥有一技之长,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我更坚信选择技工院校教师这个行业。
记者问:
您觉得技工院校教师必备素质有哪些?
陈松宏:
对于技工院校教师必备素质,个人意见如下:
第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人格魅力)。学生喜欢你,才愿意听你的课,愿意与你交流。
第二,语言表达能力要高。没有精彩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
第三,专业技术能力(动手能力)要强。教师专业技术的强弱决定学生是否能正确学到技术。
第四,课堂组织能力要高。善于表达,善于与学生相处,专业技术够硬的教师能把课堂上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好,才能更好地去开展教学。
记者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您肯定有一些好的教学方法,那么您是怎样创新教学方法的呢?
陈松宏: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技工院校教师而言,以培养能满足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这也意味着教学的方法需要创新,学生学习方法也需要创新,才能促进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交互学习,即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学结合的学习工作页引导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自我探究学习,通过相同故障现象设置不同故障点进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达成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记者问:
这次大赛对您可能是一个自我认知和提高的的机会,您觉得今后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陈松宏:
作为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我,在技工教育理论的理解上不够透彻,特别是经过本次大赛,更加深深体会到在技工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与实际教学的差别这一方面需要加强。今后,在学习中对技工教育理论有一定了解后,我也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去开展教学。
记者问:
许多教师都关心,如果有下一次的大赛,您作为大赛第一名,有没有参赛获胜绝招分享一下?
陈松宏:
对技工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要深入学习,深入企业实践学习,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并将实际工作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地结合实际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适用工作岗位的需求。
记者问:
站在国际视角,对比技工教育发达国家,您个人觉得目前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在哪些方面还需提升?
陈松宏:
走出国门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技工教育状况是技工院校每个教师的愿望。经过这11年的技工教育从教生涯学习和研究,我仅提出个人意见,以供交流。
一是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进入讲台,对学生传授的是以往所学的片面知识,没有企业的实践经历,更不清楚企业的实际工作规范与要求,建议教师多下企业实践,学校多深度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师资与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大家都熟知,但很多教师都还处于理论知识偏强,实际操作偏弱,建议能多开展教师的职业能力竞赛,并不是单纯教学方面的比赛,最好能加上技能方面的综合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力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养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记者问:
从教师角度谈谈,您觉得如何提高技工教育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选择接受技工教育?
陈松宏:
个人愚见是提高技工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技工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提高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记者说:
从技校生到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您身上所散发的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也正是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的真实写照, 您一路取得的优异成绩已经向我们证明了:技校如此出彩!谢谢您的分享。
]]>一节好课,是由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教学细节组成的。更多时候,体现在那些现场应对智慧上。这里略谈一二。
1、提前几分钟进教室
每节课课前有两分钟预备时间。语文教师都知道,不少学生没有预习语文的习惯,因为语文不预习也能听得懂。大多数学生正式上课铃响后,才停止嬉闹,拿出课本,到完全集中思想进入上课状态,几分钟已经过去了。如果教师使用课件,打开电脑,拷入课件,也需要几分钟。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要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用这几分钟做好课前准备,同时检查预习,这对不预习的学生是无声的批评, 久而久之,能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一节课节省几分钟,一个学期节省的时间就很可观。
丰子恺在《怀李叔同先生》一文中描写课前的情景:“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 。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可见教师提前几分钟进教室,客观上能督促学生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进入上课状态。这几分钟,对快速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2、用平易的口语“讲”
讲课的语言,重在“讲”,应用口语和学生沟通。有的教师上课像宣读论文,充满学究气;有的教师上课追求时尚,生搬流行歌词,硬套网络语言,本想幽默,反致低俗。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师上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节课全用散文化的语言 和抒情性的语调。这种煽情的语言,和学究气、俗气一样都缺乏即兴的灵动。这种语言,听上去虽美,但用于教学,只能偶尔点缀一下。课堂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场所,口语的对话平易、自然、随性、灵动,能给学生以亲近感。
讲课的语速太快,学生会听不清,反应跟不上。提醒学生思考时,语速可以慢一些,个别词句甚至需要拖得长一些。语调不能平,要随情感起伏。平淡单调的声音,令人发困,催人入睡。 平易亲切、缓急有致、跌宕起伏的语言 ,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3、不要踞守讲台
教师应根据教学情景随时走到学生中去。学生自读文本或分组讨论时,教师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即时了解学情,解答疑问,以便组织下一步教学。课堂讨论,后排的学生、声音比较低的学生发言,教师要走近他们,只有走近他们,听清发言内容,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立场、观点、态度,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步教学。
如果教师始终不离讲台,就难以了解学生当下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讨论时产生的分歧;听不清学生的话语,就不能准确判断学生的立场、观点、态度,就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当然就无法有效地组织下一步教学。
教师走近发言的学生,是认真倾听的表现,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走近学生,不仅缩短了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也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动态思维过程,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
4、眼中要有每个学生
《老残游记》描写王小玉说书,她“那双眼睛,如秋水, 如寒星, 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这效果,不只因为王小玉有双美丽的眼睛,还因为王小玉的目光。
教师不必像王小玉那样顾盼生姿,但应该有王小玉那样的“ 注意”。有的教师上课,像对着空气说话,根本不看学生,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只想着达成教学目标。讨论时,有的学生手举得高高的,可教师就是看不见,不是视而不见, 确实是根本没有看见。
曾见一个学生一节课连续三次举手,要 求表达的欲望非常强 烈,几乎要站起来了,遗憾的是教师一直没有看见,最终这只手失望地放下了,直到下课,这只放下的手再也没有举起过。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很可能已经受到挫伤。
教师要时时扫视整个教室,观察学生的表情,判断他们对同学、教师的观点,是赞同, 还是反对;是有疑问,还是想作补充,以便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5、请谁发言要斟酌
课堂上的发言,请谁,不请谁;先请谁,后请谁,不是稀松平常的事,这关系到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的热情。
对待讨论,学生的表现有三类: 一,不愿发言。他们担心被提问,有意回避教师的目光,大多是因为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考虑成熟、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最好不要请他们发言,否则既浪费了时间,还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二,不主动要求发言。他们不看教师,也不回避教师的目光,这样的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没有表达的欲望,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如果被教师请到,也能阐明自己的观点。三,主动要求发言。这其中又有两种表现:举手要求发言;不举手,抬头挺胸,眼睛看着教师以示要求发言。讨论时,请谁发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如果要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请那些不主动发言者 。如果想激起思想碰撞,把问题推向深入,就请那些从神色上看明显持不同意见者。如果教师想判断讲解的效果,可以选择中等层次的学生发言。那些有发言要求而不好意思举手的学生,通常性格内向,比较拘谨,教师要给他们较多的发言机会。如有许多学生举手,一般遵守两个优先的原则:发言次数少的优先,先举手的优先,并向学生讲明这个原则。这有利于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热情高,发言的学生多,思维就活,思路就宽。
6、师生互动有技巧
一些学生发言边想边说,断断续续,甚至卡壳。这时其他学生往往很不耐烦,有的低声议论,有的大声提示,这会使发言的学生更加紧张。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适度参与,但要讲究技巧。
教师要集中思想,努力从学生断断续续 、结结巴巴 、啰 啰唆唆的话语中,分析判断他想表达的思想观点,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仍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以商量的口吻提供语句和他一道斟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征得发言者的同意,发动全班学生共同思考、寻找合适的语句,把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既维护了发言者的自尊心,还使班级分散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有序了。一旦学生参与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往往会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7、归纳发言说亮点
学生发言,因其多为即兴,往往思维不够缜密,逻辑不够严谨,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教师要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其主要观点,使继续进行的讨论具有针对性。
评价归纳,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发言,要努力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倾听,要认真而有耐心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出乎教 师的预料,会给教师打开另一扇思考之门;学生表达的观点,常能突破教师的成见,会为教师拨动另一根思想之弦。
归纳评价,教师要现身说法,告诉全班学生,刚才的发言,令我获得了哪些启发,使我产生了什么新的认识 。这是对发言者最好的评价,也是告诉倾听者,那看似杂乱无章的发言,常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能照亮“我”思考的大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养成尊重别人发言的习惯,形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修养,提高发现别人思想闪光点的能力。并且课上一点智慧的火花,都可能播下思想的火种。
现代课堂是民主的,是以人为本的,是动态生成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参与是主动的,思维是发散的,审美是多元的。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走向,都体现出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在改变观念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从细节开始的革命,从这些教学现场的处理策略开始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
]]>1、依据课本,超出课本
1、必须以大纲和教材为“本”,不能随心所欲,开无轨电车。
2、但又不能囿于课本,而应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
包括:
① 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发拙课本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
② 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新境地。
2、疑始疑终
按对立统一观点,教学过程应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鲜明的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引起矛盾,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矛盾。
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一可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二可激发新的求知欲,三可收到“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余味无穷之效。
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
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所谓适当的难度就是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知识。难度一适当,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智力的发展。
在难度的把握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
② 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出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
③ 复习旧课,不能简单重复“炒冷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适当的密度即适当的容量。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足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教学过程松散、拖沓,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思维活动,影响学习积极性。
4、教学要博而精
“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广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攀高峰。
“精”即指对大纲、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要理解其精髓,掌握其精华。要讲得精到,用语精炼,有点睛生辉的功力。
5、浅者深入,深者浅出
对浅显的内容:
深入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
对深奥的内容:
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
6、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规律性的、抽象的概念。
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的事物。
7、温故知新
在复习过程中引入新知,使温故与知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同时,教师要严格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态度,及时评分,以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8、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对开发学生智力极有价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要注意:
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过程中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
9、基本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
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巩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
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练习,直至烂熟于心,成为构成学生智力的基因。
10、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学生交谈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
若上完课即走人,课外不与学生接触,不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也就是不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那么,课上得再“漂亮”也决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沧州市将彻底扭转“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传统观念,加快形成培育“工匠精神”保障机制,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精技术、善创新、勇担当、讲奉献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
实施“十校百企”校企合作计划。在全市选择10所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与100家企业,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关系,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以及“四单式”(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培训等活动。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学徒,企业为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支付的报酬等费用支出,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紧扣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实施以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培养急需紧缺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在全市选择10家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统筹建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面向社会、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创建10个左右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建立健全体现技能价值的分配制度。落实技能人才激励计划,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收入分配政策。技工院校全日制高级技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试用熟练期及转正定级的工资标准,分别比照大专、本科学历执行。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每月发放一定金额的岗位津贴;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特聘技师等技能带头人制度,并发放一定金额的职务津贴。
积极引进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到沧工作或创办企业,给予每人1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助和管理期内每人每月1000元的岗位激励资金。支持国有企业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所需薪酬计入当年单位工资总额,不作为工资总额基数。
实施高技能人才海外培训计划。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海外培训,依托国际知名职业培训机构,逐步形成沧州市海外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研修基地。吸引国际知名职业培训机构落户沧州市或与市内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专业有兴趣。中职生有专业,但不是很熟悉,了解很肤浅。入学教育时,班主任要请名师给学生讲解专业发展史、专业发展前景,观看专业成就展,参观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先进仪器,看看生产线上的专业是怎么回事,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和动力。
人生有信心。不少中职生在初中时被贴上“学困生”“纪困生”的标签,缺乏信心。重拾信心要从专业学习着手,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谁努力,谁就会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邀请成功校友作成长经历报告,这样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愿意听更愿意效仿,精彩的报告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还能增添人生的信心。很多学生把成功校友作为人生奋斗的标杆,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活动有意思。中职学习生活没有初中那么紧张,要让有意义的活动充实学生空闲时间,如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手工、书法、摄影等社团活动,参加演讲赛、歌咏赛、广播体操赛、书法赛等比赛活动。学生参加活动可能经验不足,班主任要多指导,有些活动还要带着他们“玩”;学生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要及时把他们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能提高学生的自豪感,更利于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细心做好服务管理 学生刚入校,班主任要及时引导他们适应新环境,做好心理调适。这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烦琐、任务重,但要做到繁而不乱、繁而有效,主要是让学生做到“三能”。
生活能自理。衣食住行要自理,以前走读是家长包家务,现在住读得自己打理,如学会洗衣服;要学会理财,以前生活没有计划,没钱就找家长要,现在要学会盘算、合理安排;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特别是贵重物品,不能乱丢乱扔,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第一次走出家门,夜深人静开始想家,班主任要留心观察、注意疏导,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及时与家长互通信息,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学习能自主。中职学习压力不大,但也有中职的特殊规律。手机是中职生管理的“老大难”,要趁入学之初,制定规矩,严格执行,禁止在课堂上玩手机。班主任要经常深入课堂,与任课教师一起抓学风,只有学风好,才能有好的班风。要引导学生自学,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交往能自控。寝室是中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会与室友处理好关系是新生第一个要面临的难题。很多中职生第一次走出家庭,过集体生活不适应,在家里是以自己为中心,而集体生活需要多换位思考、多谅解、多包容,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更不能意气用事。耐心培育正气班风班风正,管长久。正气班风就是“好事争着做,坏事有人管”。班风就是环境,好班风就是好环境,学生在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将受益终身。好班风不是天然形成的,要耐心培育,主要是做好“三抓”。
抓班子。选好班干部是基础,特别是主要班干部一定要慎重选好;而女生班干部有自己的特点,巧用女生班干部,班级管理效果会很好。班干部设置尽量多一点,既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也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训班干部是关键,很多中职生没有班干部经历,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传授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团体意识、责任意识,巧设案例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因为时间紧,观察有偏差,如果发现个别班干部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教育还没有改进的,要及时调整更换。
抓规矩。“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规矩就是校纪校规,通过开展校纪校规人人学、人人过关活动,让学生记住这些规章制度,让他们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互相监督。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辅以从严管理,发现违反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的现象,要及时处理,并举一反三、避免再犯。
抓军训。军训是中职生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要有不达目标不收兵的决心。通过观看革命影片、教唱红歌、讲英雄故事、普及国防知识等活动,营造好的军训氛围;通过整理内务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紧急集合训练,让学生养成守时的习惯,不迟到、不早退;通过队列训练,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举止文明的习惯。
]]>